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同居纠纷
同居纠纷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调解快讯
调解快讯
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调解
离婚调解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调解团队
调解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分手调解
分手调解
代书遗嘱
代书遗嘱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深圳晚报》特约朱运德律师评论:流浪精神病人不时伤人

时间:2007/8/11|

阅读量:3566|

来源:朱运德律师

文本标签:
 
2007年 08月 10日 11:23    深圳新闻网(来源:深圳晚报)
 

    深圳新闻网讯 流浪精神病人伤人、生活以及康复治疗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疑难杂症”。8月2日,罗湖区发生的精神病人自杀伤人事件,使流浪精神病人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的聚焦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流浪精神病人不仅拥挤精神病康复医院,也成为职能部门的一个难题,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法规、文件明确职能部门救助流浪精神病人,就连1985年就已经起草的《精神卫生法》也至今没有出台;为此,司法界人士、职能部门呼吁,尽早立法规范保护与维护精神病人的权益与其监护人的责任。

    现象

    精神病人屡屡伤人

    8月2日,17时30分左右,罗湖区文锦北路附近,一对母女正在一楼玩耍时,一名患精神病的中年男子从高楼上跳下,砸中这对正在玩耍的母女,三人当场死亡,酿成悲剧。

    7月31日,一名从深圳某医院跑出来的精神病男子将一名修车工人打死;不久前,盐田某区内,一名中年男子横尸路边,行凶者则是死者一位患有精神病的亲属;2005年11月,一名在布吉看管基建设备的工人,脸部被一名精神病人用石头砸中,导致严重毁容,鼻梁粉碎性骨折。

    2003年10月,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周某连续杀害3人,使被害人家属痛不欲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精神病人伤人、损害自己的案例越来越多,在社区、街道,也会时常见到疑患精神病的流浪者且越来越多。

    深圳市康宁医院医学鉴定室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至2001年间,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的300多例刑事案件中,鉴定为与精神病态有关而无刑事责任或负部分责任的有120多例,占鉴定人数的40%;所酿成的恶性事件中死亡45人,伤害76人。

    在深圳市救助管理站,记者了解到,是救助站联合城管、公安等部门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在龙岗、福田、罗湖以及宝安区内巡逻,专门发现救助流浪精神病人。“我们发现也救助了不少精神病人,但依然有一些精神病人未能发现,流浪在城市的角落。”救助站一名了解情况的人员告诉记者说,流浪精神病人伤人的事件确实存在,但那是个别现象,大多数流浪精神病人,都被他们送到医院救助。

   统计

    流浪精神病者逐年增多

    2003年之前,对于流浪在街头的精神病患者,深圳市公安、城管或者收容所各自管理;哪家单位发现,便由哪家单位将病人送至医院治疗,其费用由送病人的单位支付,据了解,2003年之前,发现并送往医院的精神病人其实并不多。

    “救助法”实施之后,深圳市内流浪的精神病人一律由救助站负责送医院治疗、结算费用、遣返回乡等善后问题。

    “2003年救助的流浪精神病人只有8人,2004年有十几人,到今年,估计会超过100人。”市救助站肖副站长告诉记者,近年来,流浪至深圳的精神病人越来越多。这些流浪精神病人多数来自河南、湖北、四川等地,有的是被城管发现送去医院治疗;还有的是被家人丢到救助站的;还有些患者的家人,接到救助站的通知也不来领人回家。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这么一系列数据:2003年至今,救助站救助流浪精神病人166人,由原来一年的几个人,到十几个人;今年流浪在深圳的精神病人特别多;仅福田、罗湖、龙岗、宝安等区域内救助的精神病人已经达到93例之多,其中有10例就是被病人家属遗弃;此外,还出现几例病人治疗无效死亡,通知了家属却依然无人领回的情况。

    问题

    谁为精神病人救助买单?

    “救助流浪精神病人,最大困难就是经费问题、医院救助床位不够。”谈及目前救助流浪精神病人的情况,肖副站长说,从政策层面上看来,虽然目前没有什么法律依据以及政府条文,但今年3月,民政、公安、城建以及卫生等几个单位联合签署的文件,已经将救助流浪精神病人的责任与职能确定:由几个单位组成的巡逻执法队发现、送到指定医院治理,由救助管理站负责甄别、结算、遣送等安置问题。

    记者从救助站了解到,2003年来,救助流浪精神病人的经费有82.7万多元,而今年的救助费用已经达到48万多元。

    根据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救助的流浪精神病人,有很大一部分除了精神障碍以外,还有其他疾病,因此,治疗费用很高。资料显示救助费用最高者达到6.8万元,最少的也有几千元。

    对此,救助人员说,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他们只能向有关部门申报增加款项了。尽管他们在运行着这项工作,但他们认为,救助流浪精神病人的经费应该有财政直接支付或者拨款才合适,因为,目前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将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职能明确到救助站。

律师

    救助流浪精神病人没有法律规范

    站在法律的角度,广东深和律师事务所朱运德律师(注现为广东德纳律师事务所律师)亦认同市救助站的观点。

    朱律师告诉记者,由于流浪精神病人本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致人损害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本人一般是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部分承担民事责任,但其监护人有义务对其严加看护,有义务将其送到专门医疗机构去治疗;但没有硬性要求监护人应该做什么,没有法律去明确监护人应该尽哪些义务,承担什么后果或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规定,如监护人经济困难或者无力履行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切实保障流浪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社会力量也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精神残疾的流浪精神病人。

    “精神病人在外流浪,是监护人监护不力所致。”广东深大地律师事务所李刚律师认为,对于流浪精神病人伤人事件,虽然没有明确其法律责任,但可以追究其监护人的责任;同时,民政部门也可以在监护人或者其他亲属都缺位的情况下行使监护权。

    呼吁

    尽快为"精神卫生"立法

    “精神病人流浪在外,流浪地的民政部门和救助站应该采取措施,妥善安排,但现在这些职能部门基本上没有这样的职能。”李律师认为,解决流浪精神病人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强监护人法律责任的法制宣传;现在很多监护人以为对精神病人只有道德责任,没有法律责任,因此,宣传可以让社会了解作为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对于监护人监护缺位的情况,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起到警示监护人的作用,并保护了精神病人。

    另一方面,职能部门,特别是非精神病人户籍所在的职能部门,应该承担起本地区精神病人救济义务,加强各地职能部门的联系与交流,让流浪的精神病人得到救济、治疗、返乡。

    朱律师亦认为,救助流浪精神病人,对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稳定社会秩序非常重要。因此,精神卫生立法迫在眉睫,只有用法律的形式明确政府、社会、医院、家庭的义务和责任,构建完善、多向畅通的救助网络,才能把这项事关政府形象,造福弱势群体的工作做好。同时全社会也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精神残疾的流浪精神病人。

    据了解,于1985年着手起草的《精神卫生法》,至今仍未出台。目前仅有上海、大连、青岛等城市出台了《精神卫生条例》或《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治疗规定》等地方法规,使精神病人以及其监护人责任明确,职能部门在救助流浪精神病人康复、遣返有了合法依据。(记者唐光明)

 
(来源: 深圳晚报)